神林家杀人事件术语表

1.叙述性诡计

描述:叙述性诡计,指的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叙述性诡计”是指作者通过叙述,主观介入故事,以叙述手法刻意诱导读者向假象的方向靠拢的一种讲故事方法,即作者通过讲述故事,在讲述中用讲述方法故意避重就轻误导读者,利用读者与故事只能通过作者叙述这唯一的渠道进行联系,而在渠道上做文章,用叙述方法隐瞒或曲解情节就是“叙述性诡计”。

2.伯尔斯通弃兵/伯尔斯通先攻

我认为“巴尔斯顿弃兵”(バールストン・ギャンビット)这一术语开始普及的契机,可能要追溯到绫辻行人1987年发表的《十角馆事件》。
这里将从”推理”与”国际象棋”双重视角重新剖析这个术语。

该术语由弗朗西斯·M·内维斯首创,初见于《奎因的推理艺术》(1980年)。
由于手头没有原书,姑且引用网络资料:

伯尔斯通先攻法(弃兵)
让真凶伪装成已死之人,诱导读者将其排除在嫌疑人之外的诡计。
“先攻法”是国际象棋术语,指为更大目标故意牺牲己方棋子的战术总称。

将”ギャンビット”译作”先攻法”的品味值得商榷(不知是否出自译者秋津知子之手),毕竟还有人解释为”国际象棋开局走法”(相比之下前述定义还算靠谱)。总之多数日本推理粉仅理解”巴尔斯顿弃兵是凶手伪装死亡的诡计”,却未必明白为何要借用国际象棋术语”弃兵”。
总之多数推理粉仅理解”巴尔斯顿弃兵是凶手伪装死亡的诡计”,却未必明白为何要借用国际象棋术语”弃兵”。

“伯尔斯通”的典出福尔摩斯系列长篇《恐怖谷》。案件舞台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萨塞克斯郡的”伯尔斯通庄园”,庄园主道格拉斯”遇害”的尸体实为替身,真凶正是假死的道格拉斯本人。

弗朗西斯·M·内维斯将”被发现尸体者实为存活凶手”的诡计命名为”伯尔斯通弃兵”。刻意选用”弃兵”一词,足见命名者深谙国际象棋——否则大可直接称作”伯尔斯通诡计”。

“推理小说开局阶段,凶手以自身自由/社会地位为代价,换取不在场证明或谋杀目的达成。” 内维斯正是基于这种”牺牲-获利”的博弈结构选用”弃兵”一词。当然,真凶虽幸存却需永久背负”社会性死亡”的代价,实际牺牲远超棋盘上的一枚兵。

3.馆系列 推理

馆系列推理是指由日本作家 绫辻行人 创作的一系列推理小说,主要包括《十角馆事件》、《水车馆事件》等作品。这些小说以“馆”为背景,讲述了一系列发生在封闭空间内的复杂谜案,融合了本格推理 和心理悬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暴风雪山庄模式

暴风雪山庄,是常用在推理类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一种模式,又称“孤岛模式”,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比如一个因为暴风雪而与世隔绝的山庄,或是密室、孤岛等等,由于特殊情况而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所有人都暂时无法离开这个环境,而与此同时,众人中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几个成员先后离奇死亡,那么凶手就在这些人中间,侦探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有限度的搜查和推理。

“暴风雪山庄”模式具有封闭、孤立的特点,在案件发生之后,外部干预(如警察)短时间内无法介入,且封闭环境内的条件比较有限,很多高端技术(如指纹识别等)无法使用,破案只能依靠纯粹的推理。

5.本格推理

本格推理,是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又可称为正宗、正统、古典派或传统派。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与注重写实的社会派流派相对,而以惊险离奇的情节与耐人寻味的诡计,通过逻辑推理展开情节。常有密室杀人或孤岛杀人等诡计类型。

本格派可满足以解谜为乐趣的读者,通常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侦探站在一个平面上,拥有相同数量线索。部分本格推理小说中会有“向读者挑战”的宣言(例如埃勒里·奎因),也就是告诉读者“到这里你已拥有足以解开谜题的线索”,挑战读者是否能与侦探一样解开谜题。因此,注重公平与理性逻辑,是本类型推理的特征。

6.舒适推理

舒适推理是推理小说的一种特有风格。该种风格的推理小说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凶杀是一场游戏,没有特意的关于血腥、暴力与色情的描写.凶杀仅仅为了引出一连串的智力解答游戏;
2.凶杀的场景往往发生在封闭的乡间别墅内.嫌疑人往往是贵族或上流社会.有着典型的贵族情调;
3.侦探的推理过程往往是喝着下午茶,依次询问嫌疑人,从嫌疑人的话中找出线索,并通过精妙的推理得出答案.很少有类似硬汉推理小说内的过于动作化的描写;
4.小说的结局往往成全了一对恋人,给全书一完美的结局.
这类风格的小说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最为典型.多分布于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

7.反推理小说

反推理小说(也称“反侦探小说”)是推理小说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说传统的本格推理小说是“侦探运用逻辑推理的技巧去解开案件的真相并找出凶手的身分和作案动机”的话,那在作品中否定、破坏、嘲讽上述设定的推理小说就可以说是“反推理小说”。
再如果推理小说中掺杂有很多艰深难懂的知识或是作者企图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那也算是一种反推理小说。比如《黑死馆杀人事件》、《脑髓地狱》、《姑获鸟的夏天》之类。
再比如,“反”推理小说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和一般的推理小说不一样。比如莫里斯·勒勃朗《亚森·罗平探案》、孙了红《侠盗鲁平奇案》等。
反推理小说在公平性上会有比较大的问题,因为它完全不受推理小说的规范所影响,所以请读者在读反推理小说时,不要将他和本格推理相比较,因为它是不会给您太满意的解答的。

8.日本四大推理奇书

竹本健治:匣中失乐
小栗虫太郎:黑死馆杀人事件
中井英夫:献给虚无的供物
梦野久作:脑髓地狱

竹本健治自称在创作《匣中失乐》之前,只读过三部推理小说——《黑死馆杀人事件》《脑髓地狱》以及《献给虚无的供物》。

9.莫尔格街

指的是莫尔格街凶杀案、

《莫尔格街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是艾德加·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于1841年首次刊登在《格雷厄姆杂志》上。

该作被公认为第一部现代侦探小说,而爱伦·坡本人则将其归入自己的“理性推理故事”系列。

10.诺克斯十诫

1 The criminal must be someone mentione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story, but must not be anyone whose thoughts the reader has been allowed to follow.
罪犯必须是故事开始时出现过的人,但不得是读者可以追踪其思想的人。
2 All supernatural or preternatural agencies are ruled out as a matter of course.
侦探不能用超自然的或怪异的侦探方法
3 Not more than one secret room or passage is allowable.
犯罪现场不能有超过一个秘密房间或通道
4 No hitherto undiscovered poisons may be used, nor any appliance which will need a long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t the end.
作案时候,不能使用尚未发明的毒药,或需要进行深奥的科学解释的装置
5 No Chinaman must figure in the story.
不准有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
6 No accident must ever help the detective, nor must he ever have an unaccountable intuition which proves to be right.
侦探不得用偶然事件或不负责任的直觉来侦破案件
7 The detective must not himself commit the crime.
侦探不得成为罪犯
8 The detective must not light on any clues which are not instantly produced for the inspection of the reader.
侦探不得根据小说中未向读者提示过的线索破案
9 The stupid friend of the detective, the Watson, must not conceal any thoughts which pass through his mind; his intelligence must be slightly, but very slightly, below that of the average reader.
侦探的笨蛋朋友,比如华生,必须将其判断毫无保留地告诉读者,此人的智力须轻微低于读者的平均水平。
10 Twin brothers, and doubles generally, must not appear unless we have been duly prepared for them.
小说中如果有双胞胎或长相极为相似的人时,必须提前告诉读者

11.范达因二十准则

一、作者应该把所有线索交待得一清二楚,使读者和书中的侦探具有同等的破案机会。
二、读者所受到的蒙骗应该仅止于罪犯施诸侦探本身的那些诡计。
三、侦探小说不应该扯上暧昧和爱情,否则就纠缠不清,使一些纯粹智力的竞赛复杂化。侦探小说的任务,是把罪犯绳之以法。而不是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犯罪的人不应该是侦探本人,或者是警方干探中的一员。这是一种欺骗读者的卑鄙手段。
五、破案要靠逻辑推理,不能凭意外或者巧合,假如是罪犯自首的话,动机应该充分。否则,就有如哄骗读者去寻宝,到他放弃时,才让他知道宝藏竟在他的口袋里。这种玩笑是并不得的。
六、侦探小说当然不能没有一个查案的侦探。侦探搜集蛛丝马迹,加以分析,最后揭露坏蛋的真正身份。侦探上定要靠分析线索来破案,否则就和小学生偷抄习题答案没有分别了。
七、罪案一定要是谋杀案。谋杀案越血腥越残酷,效果就越好。比谋杀案轻微的案件,实在不值得读者花费精神和时间去翻三百多页书。美国人爱讲人道主义,一宗恐怖的一级谋杀案必定会激起他们的义愤。哪怕是多么宽厚善良的读者也不会甘心让凶手逍遥法外,势必兴致勃勃地投入追查。
八、破案的方法要合情合理。诸如读心术、扶乩、招灵、看水晶球那类的巫术,乃是侦探小说之禁忌。和读者斗智的应该是个凡人。读者在玄学的第四维空间里和神仙幽灵斗法,又岂有得胜的机会呢?
九、进行推理的主人翁只可有一个。假如动用三四个甚至是一群侦探来思考,不但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而且会影响本来连贯的思路。读者不知道和自己斗智的对手是谁,会感到额外的困难。再者,读者要以一敌众,车轮大战,会感到疲于奔命。
十、罪魁祸首应该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人物该是读者所熟识、并曾经引起过兴趣的。将罪责推到一个从未出现的人物或者无关痛痒的角色,是作者一种无能的表现。
十一、凶手不可以是仆人、看门、跑腿、侍从、护林人、厨师之类的人,他们犯下的罪案是不值得写成书的。否则读者会觉得白白浪费时间,凶手最好是个平时绝不会受到嫌疑的重要人物。
十二、谋杀案可以有很多宗,但罪犯只宜有一个。同谋和帮凶是可以有的,但是罪责一定要集中归咎到一个黑心肠的凶手身上。这样,读者的义愤才有宣泄的对象。
十三、在侦探小说中加进黑社会,会把罪责分散,这样只会糟蹋一宗本来十分精彩的谋杀案。一旦牵涉如黑手党、剑魔罗刹匪帮之类的黑社会集团,小说实际上已变成惊险小说或警匪小说,不再是侦探推理小说了。罪犯当然要有个机会作公平斗争,但让他有黑社会作靠山就过分了点。一般稍有自尊的高级谋杀犯是不屑与黑帮同流合污的。
十四、犯罪和破案的方法都要合乎科学。换句话来说,假科学和纯粹想像出来的杀人方法一定要避免。毒药要出自《药典》。“超镭”之类的新发现原素只存在于作者想像之中,是不适合用于侦探小说的。作者一旦像儒勒·凡尔纳那样妙想天开,就已经是越出了侦探小说的范畴,闯进幻想小说的领域去了。
十五、罪案的真相,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应该都颇为明显,瞒不过特别聪明的读者。一般的读者假如在获悉真相之后把小说再看一遍,他会发觉真相原来一直都摆在他面前。一个尤如侦探一样精明的读者,不用把小说读到结局就能料到凶手的身份,这样的读者实在不乏人。我有关侦探小说的基本理论中有一条是这样的:一本构思得合情合理的侦探小说是无法将真相瞒过所有读者的,总有读者比作者更敏锐聪明。假若作者把案件和所有线索都交待都清清楚楚,读者凭着独立分析、淘汰排队和逻辑推理等思考方法,应该可以和侦探同时指出真凶的身份。这就是侦探小说动人之处,也就是那么多不屑看流行小说的人会毫不脸红津津有味地看侦探小说的原因。
十六、侦探小说不宜有大段的描写和借题发挥、累赘的人物性格刻画和气氛的营造。这些东西只会使情节呆滞、妨碍推理,就像在球赛中间高歌自然之美或者在填字游戏时大谈词源和缀字那样令人讨厌。侦探小说是要陈述案情,加以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读者阅读侦探小说,追求的不是动人肺腑的抒情、华丽词藻的描写,而是紧张刺激的斗智娱乐。适量的描写和人物刻画是需要的,但只要能使故事有真实感,读者能够投入,就已经足够了。
十七、凶手不应该是个职业罪犯。劫匪盗贼犯下的凶杀案,由警局凶杀科处理就可以了,用不着劳动作家和业余侦探爱好者。凶手的声誉越显赫越妙。道貌岸然的教会支柱、社团领袖或以乐善好施闻名的独身富婆乃上佳人选。
十八、假如读者到最后发觉罪案竟然只是宗自杀案或意外事件,定会大感失望。这样一个反高潮的结局,实在有负读者的厚望。不但会向作者讨还书价,还会严厉声讨作者。
十九、侦探小说里的谋杀应该出于私人动机。国际大阴谋或间谍之间的残杀是属另外一类的小说。谋杀案应有现实感,使读者能投入,有一个机会去宣泄内心压抑已久的感情。
二十、一个稍有自尊而勇于创新的作者都会不屑采用以下十条:
1、侦探凭着在案发现场遗留下来的烟头和疑犯吸的香烟牌子来破案。
2、侦探制造幽灵还魂的假象来恐吓疑犯。使其露出马脚。
3、凶犯利用伪造的手指模来欺骗警方。
4、凶犯用假人来制造不在现场证据。
5、侦探凭着狗没有吠这个现象,揭露潜进的人实是熟人。
6、真凶原来是无辜被告的学生兄弟或长得一模一样的近亲。
7、使用皮下注射器和蒙汗药。
8、密室谋杀案在警方破门而入后才发生的。
9、通过测字联想来破案。
10、凭着弄通一封用密码写的信来破案。

12.雷蒙德・钱德勒的推理九命题

1.开始的状况和结束皆须有能让人接受的理由。
2.杀人和实行方法的技术性误差是不容许的。
3.角色、作品架构、气氛都应该合乎现实。
4.作品的思路应当细致,故事须拥有趣味性。
5.作品构造必须单纯(最后的说明必须清楚易懂)。
6.解决手法绝对要是可实现的。
7.解谜或动作冒险故事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8.凶手必须受到制裁。
9.对读者务必公平(不可隐匿资料)。

13.新本格七守则

1. 把故事的舞台建筑在好像孤岛那样的封闭空间上,事件发生之后,已经出场的人物不可以离去,也不容许警方或其他外人进入。当然,先进的科学搜查也不能够进行。
2. 把事件发生的场所设置在附有可以被锁上的房间的人工建筑物内、或在这建筑物的四周。
3. 把在事件发生场所居住或作客的人,在小说的初段给全部介绍出来。
4. 安排某些事件的发生,最好是杀人惨剧,而且还是发生在密室之内。
5. 把扮演侦探角色的人,从最开始便安排出现在惨剧发生的场所内。
6. 安排惨剧一件接一件的发生,可是凶手仍然不被查出,在这阶段,也可以包含一些侦探的错误推理。
7. 最后安排侦探把凶手指出来,而对于读者来说,那个凶手必定是意料之外的人物。

14.构成推理小说的30要素

1不可解的迷题(奇想)
2连续杀人
3远距离杀人
4密室
5暗号
6手记
7外表
8斩首
9剧中剧
10不在场证明
11装饰尸体
12交换尸体(没有脸的尸体、替身等)
13字谜(欧文、日文)
14杀人预告状
15出人意料的犯人
16意外的动机
17意外的人际关系
18消失的环节
19误导
20垂死讯息
21特殊诡计(冰、镜子等)
22物理性诡计
23叙述性诡计
24人物诡计(性别,多重)
25动物诡计
26名侦探
27有名称的犯人
28双胞胎
29色觉障碍者
30结局的逆转(幌子犯人)

‌15.落语

落语(らくご)‌是日本传统曲艺形式之一,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江户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与中国的单口相声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相似性。

16.上方落语

是以大阪为中心的日本传统单口相声形式,起源于 江户时代 中期,与京都的初代露之五郎兵卫和大阪的初代米沢彦八 在街头表演原创单口相声谋生有关。 ‌

17.墨卡托投影

是一个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由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G.Mercator)于1569年创立。假想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切或割于地球,按等角条件,将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将圆柱面展为平面后,即得本投影。墨卡托投影在切圆柱投影与割圆柱投影中,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是切圆柱投影。

18.whodunit

whodunit是Who done it?的缩写(是谁做的?)

19.比拟杀人

比拟杀人:侦探小说中的一种连环杀人方法,即凶手按照(即比拟着)某个规律依次进行杀人作案,使杀人作案的过程仿佛根据或沿着某个特殊的痕迹进行一样,有人曾浪漫的戏称此类故事为“杀人进行曲”或“血色华尔兹”,但是其内容绝对不舒服。例如日本侦探小说家鲇川哲也的《黑桃A的血咒》写七位同系大学生到一个名叫紫丁香庄园的大别墅中度假,当天夜里他们玩扑克牌时发现:扑克牌中的黑桃牌全部不见了。第二日一早他们就听说附近有人被摔下悬崖而死,在其尸体的旁边放着一张黑桃A;紧接着这群大学生中的一位在下午被毒死,而在其尸体旁竟放着一张黑桃3;紧接着有人发现另一学生自从中午出去游山便告失踪,大家寻找后发现他被人推入河中淹死,其尸体旁放着一张黑桃2,后经确定这个淹死者竟死于被毒杀者之前;接着又有人被刀刺死,有人被暗器射死,有人被闷死,在尸体旁依次放着黑桃4、黑桃5、黑桃6等,这个案子的特点是:杀手按照牌的数字顺序去杀人,每个死者被杀后,其尸体旁都被凶手刻意的按数字顺序放一张牌;而且凶手每杀一个人就换一种杀法(如放黑桃A的死者被摔死、放黑桃2的死者被淹死、放黑桃3的死者被毒死、放黑桃4的死者被刺死等等),每个死者死法全都不一样,从而造成“比拟杀人”的形式。此外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九尾怪猫》《十日惊奇》小说中分别按照“九尾猫”或基督教“十诫”的顺序杀人、日本侦探小说家横沟正史的《狱门岛》以俳句的每句意思相应找对象,按照俳句顺序依次杀人等,都是这类故事的典型作品。应该说这类故事很具有奇特浪漫的幻想性,和不可思议的特点,几乎每部作品都大受侦探小说爱好者欢迎,成为最有阅读趣味的侦探故事设计模式。

20.后期奎因第一问题

后期奎因第一问题:侦探如何确保自己的推理是真实且全面的?在奎因的后期作品中,侦探完成推理后,往往会出现新的线索或原有线索被证伪,导致推理错误。这其实在其他逻辑流作品中也很常见。简单来说,就是线索的真伪无法保证,侦探本身对案件也有影响。

21.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第一定理
任意一个包含一阶谓词逻辑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为真,也不能被证明为否。

第二定理
如果系统S含有初等数论,当S无矛盾时,它的无矛盾性不可能在S内证明。

引入:
悖论就是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最古老的悖论是两千多年前的“说谎者悖论”,若你说它是假命题的话,就可推出它是真命题,反之亦然。其最简形式就是:
本命题是假命题
这种悖论属于语义悖论。悖论的种类还有循环悖论等。此处从略。

22.柯本气候分类

柯本气候分类(Kӧ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是一类基于气温、降水和植被分布建立的气候分类(climate classification)系统 [1]。柯本气候分类定义了热带(tropical, A)、干旱带(arid, B)、温暖带(temperate, C)、内陆带(continental, D)和极地带(polar, E)5个气候组,每个气候组包含2至4个二级子类,其中干旱带、温暖带和内陆带还包含三级子类,在全球范围内共建立了30个气候类型 [2-3]。

23.太平洋侧气候

太平洋侧气候是日本特有的气候分类概念,特指本州岛面向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它与面向日本海的“日本海侧气候”形成鲜明对比,主要特征如下:

核心特征
冬季干燥少雨:

受西北季风影响,但山脉阻隔(如日本阿尔卑斯山脉)使季风携带的水汽在翻越山脉前已大部分降在日本海侧。
太平洋沿岸冬季晴天多、降水稀少(如东京1月降水量仅约50毫米)。
夏季高温多雨:

受东南季风和黑潮暖流影响,夏季闷热潮湿。
梅雨季(6-7月)和台风季(8-9月)带来集中降雨。
气温年较差小:

受海洋调节,冬夏温差较内陆小(如东京年均温15°C,1月均温5°C,8月均温27°C)。

24.首提灯

首提灯是落雨的怪谈。故事如下:一名醉汉正欲前往品川花街,行至夜间僻静的芝山内一带时,恰逢近日盛传此地有劫匪与街头斩人魔出没。正当他加快脚步想尽快穿过此地,忽被一名高大的武士叫住。对方声称迷路,询问前往麻布的方向。

怀疑遇上传闻中的斩人魔,醉汉内心惊惶却强装镇定。察觉武士口音带着乡音,借着酒劲便开始辱骂对方是乡下武士。武士虽怒,但念及对方不过是个醉鬼仍以礼相待。岂料醉汉愈发猖狂,在连篇秽语后竟朝武士啐了口痰。武士终被激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刀斩落其首级后离去。

因这一记居合斩实在精妙绝伦,醉汉浑然不觉自己已身首异处,仍迈步前行。直到发觉喉咙漏风、脖颈逐渐歪斜,摸到满手黏稠血浆时才惊觉被斩首。他竟还戏谑道”用胶水或许能粘回去”,此时又望见前方突发火灾。现场已聚集大批围观群众,若强行挤过人群只怕脑袋会掉落。于是他单手拎着首级如提灯笼般,边挤边嚷”借过借过,劳驾让让”。

25.巴拿赫-塔斯基定理

巴拿赫-塔斯基定理(或称豪斯多夫-巴拿赫-塔斯基定理,又名“分球怪论”),是一条数学定理 。1924年斯特凡·巴拿赫和阿尔弗雷德·塔斯基首次提出这一定理。这一定理指出在选择公理成立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三维实心球分成有限(不可测的)部分,然后仅仅通过旋转和平移到其他地方重新组合,就可以组成两个半径和原来相同的完整的球。巴拿赫和塔斯基提出这一定理原意是想拒绝选择公理,但该证明很自然,因此数学家认为这仅意味着选择公理可以导致少数令人惊讶和反直觉的结果。有些叙述中这条定理被看成是悖论,但是定理本身没有逻辑上不一致的地方,实际上不符合悖论的定义。

26.巴拿赫空间

在数学里,尤其是在泛函分析之中,巴拿赫空间是一个完备赋范向量空间。更精确地说,巴拿赫空间是一个具有范数并对此范数完备的向量空间。

赋范空间X对其范数诱导的度量是完备的,则称为X巴拿赫空间

27.选择公理

选择公理(Axiom of Choice,缩写AC)是数学中的一条集合论公理,以下用一个较简单的描述: 选择公理 设C为一个由非空集合所组成的集合。那么,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在C中的集合中,都选择一个元素和其所在的集合配成有序对来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设Λ为集,对λ∈Λ有Mλ,定义∏λ∈ΛMλ为集Mλ的积,为φ:Λ→∪λ∈ΛMλ满足φ(λ)∈Mλ,即为集族(mλ|λ∈Λ,mλ∈Mλ)。
选择公理为若对所有λ∈Λ,Mλ≠∅,则∏λ∈ΛMλ≠∅。即若每个Mλ都存在一个元,就存在一个函数选择每个Mλ中的一个元。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8赞赏 分享
评论 共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